丁曉紅:托起早教的天平
2018-12-21
賣產品和做教育是兩碼事
宿州歷史悠久,改革開放以來,很多人丟下“鐵飯碗”,開始走上下海撈金的創業之路。也正是在這個時候,丁曉紅離開了衣食無憂的部隊,開始投資嬰幼兒產品和服務行業。孕期保健、嬰幼兒理發、胎毛筆、游泳館、翻斗樂,凡是跟孩子相關的,她幾乎都做過,而且生意越做越大。說起當時的丁曉紅,大家都豎起大拇指,說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“女老板”。
到了2007年,一個偶然的機會,丁曉紅在徐州一位朋友的帶領下,參觀了當地的紅黃藍親子園。丁曉紅回憶說:“看到家長們帶領2歲左右的孩子,跟隨老師在海綿墊上做游戲、唱歌,一下子就被震撼了。我當時就想,為什么我們宿州的孩子不能享受這份快樂呢?”
就這樣,丁曉紅開始了北京早教品牌的考察之旅。接下來,在總部的支持下,她加盟的紅黃藍親子園開業了,宿州終于有了0-6歲早教中心。
團隊管理,不會,可以學。丁曉紅不再為經營業績“較真”,而是開始了廢寢忘食的“充電”。領導力突破、溝通的藝術、團隊激勵……只要總部有管理培訓,她都會參加,而且用于實踐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,她終于摸到了管理的“門徑”,豁然開朗。丁曉紅說,“后來,我帶團隊只有一個標準:一看就是做教育的?!?br />
談到那段艱難的時期,丁曉紅也毫不避諱自己在園所經營方面的“迷惘”?!澳莻€時候,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只有在周六、日家長才帶著寶寶上課,所以周一到周五幾乎處于休息狀態,每個星期苦等周末到來?!?br />
這種與市場需求隔絕的封閉式經營持續了幾個月,親子園的會員寶寶不增反減,經濟壓力與日俱增。就在這個時候,在一次社區聯歡會上,一個4歲半的寶寶站在舞臺上說:“我給大家唱‘紅黃藍寶寶之歌’希望你們喜歡?!焙⒆又赡鄣母杪曧懫?,丁曉紅的眼睛濕潤了。當時,她就下決心:只要有一個孩子在紅黃藍,我就要堅持下去。
這件小事,不僅讓丁曉紅找到了堅持下去的理由,同時也讓她明白:服務不是一味地給予,而是雙方的互動。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,了解家長和孩子需要什么,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分享。
紅黃藍親子園的教師大多數是年輕女性:90后、剛剛走出校門、熱愛生活、強調個性……對于她們,一種精神或者文化上的引領非常重要。
文化是根本,制度是保障。丁曉紅一直堅持“三會”制,即晨會、午會、夕會。晨會主要是調整心態、布置一天的工作;午會主要是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授課經驗的分享;夕會主要是總結全天的工作,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。每天的“三會”由一名老師負責,既培養了老師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,也讓老師們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成就感,實現了自我的價值。
在丁曉紅的帶領下,紅黃藍宿州親子園營造出了一種積極、向上、快樂、和諧的集體氛圍。2015年她又簽約了一家紅黃藍幼兒園,相信他們在將來會為宿州這個美麗的地方培養出更多健康、快樂、有競爭力的兒童。
宿州歷史悠久,改革開放以來,很多人丟下“鐵飯碗”,開始走上下海撈金的創業之路。也正是在這個時候,丁曉紅離開了衣食無憂的部隊,開始投資嬰幼兒產品和服務行業。孕期保健、嬰幼兒理發、胎毛筆、游泳館、翻斗樂,凡是跟孩子相關的,她幾乎都做過,而且生意越做越大。說起當時的丁曉紅,大家都豎起大拇指,說是一位非常有魄力的“女老板”。
到了2007年,一個偶然的機會,丁曉紅在徐州一位朋友的帶領下,參觀了當地的紅黃藍親子園。丁曉紅回憶說:“看到家長們帶領2歲左右的孩子,跟隨老師在海綿墊上做游戲、唱歌,一下子就被震撼了。我當時就想,為什么我們宿州的孩子不能享受這份快樂呢?”
就這樣,丁曉紅開始了北京早教品牌的考察之旅。接下來,在總部的支持下,她加盟的紅黃藍親子園開業了,宿州終于有了0-6歲早教中心。
帶團隊只有一個標準:一看就是做教育的
丁曉紅雖然之前是一個深諳經商之道的生意人,但在剛開始做親子園的時候卻遇到了大難題。2007到2008短短一年,就遭遇了員工離職、業績虧損等問題,還未“振翅高飛”就遇到了瓶頸。
團隊管理,不會,可以學。丁曉紅不再為經營業績“較真”,而是開始了廢寢忘食的“充電”。領導力突破、溝通的藝術、團隊激勵……只要總部有管理培訓,她都會參加,而且用于實踐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,她終于摸到了管理的“門徑”,豁然開朗。丁曉紅說,“后來,我帶團隊只有一個標準:一看就是做教育的?!?br />
只要有一個孩子在紅黃藍 我就要堅持下去
談到那段艱難的時期,丁曉紅也毫不避諱自己在園所經營方面的“迷惘”?!澳莻€時候,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只有在周六、日家長才帶著寶寶上課,所以周一到周五幾乎處于休息狀態,每個星期苦等周末到來?!?br />
這種與市場需求隔絕的封閉式經營持續了幾個月,親子園的會員寶寶不增反減,經濟壓力與日俱增。就在這個時候,在一次社區聯歡會上,一個4歲半的寶寶站在舞臺上說:“我給大家唱‘紅黃藍寶寶之歌’希望你們喜歡?!焙⒆又赡鄣母杪曧懫?,丁曉紅的眼睛濕潤了。當時,她就下決心:只要有一個孩子在紅黃藍,我就要堅持下去。
這件小事,不僅讓丁曉紅找到了堅持下去的理由,同時也讓她明白:服務不是一味地給予,而是雙方的互動。只有保持開放的心態,了解家長和孩子需要什么,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分享。
接下來,丁曉紅迅速地調整了發展思路,大膽地走出去,通過社區活動、育兒講座、專家咨詢等形式,傳播紅黃藍的專業教育理念。在每月一次的“父母課堂”公益講座上,邀請早教專家為嬰幼兒家庭解決育兒難題,提高家長們科學育兒的水平。就這樣,領著孩子來這里上課的家長越來越多,同時也獲得了政府和行業的認可,被評為市計生委“優生優育教育基地”。

文化是根本 制度是保障
紅黃藍親子園的教師大多數是年輕女性:90后、剛剛走出校門、熱愛生活、強調個性……對于她們,一種精神或者文化上的引領非常重要。
文化是根本,制度是保障。丁曉紅一直堅持“三會”制,即晨會、午會、夕會。晨會主要是調整心態、布置一天的工作;午會主要是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授課經驗的分享;夕會主要是總結全天的工作,提出改進的意見和建議。每天的“三會”由一名老師負責,既培養了老師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,也讓老師們感受到了幫助別人的成就感,實現了自我的價值。
在丁曉紅的帶領下,紅黃藍宿州親子園營造出了一種積極、向上、快樂、和諧的集體氛圍。2015年她又簽約了一家紅黃藍幼兒園,相信他們在將來會為宿州這個美麗的地方培養出更多健康、快樂、有競爭力的兒童。